卫生毒理学系
卫生毒理学系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也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甚至整个医学的基础学科,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支柱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安徽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84年。1998年在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基础上成立安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毒理中心。2001年成立卫生毒理学系,隶属于公共卫生学院。学科系现有二级教授1名、海外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助教1名和高级实验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含博士在读)的教师10名。

卫生毒理学学科是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部分,卫生毒理学实验室是安徽省环境优生与优育省级实验室的重要组成实验室,是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实验室;我系环境毒理学实验室进入安徽医科大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培育计划(编号SBSYS-1402),学科系共享预防医学综合实验室妇幼卫生综合实验室两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卫生毒理学学科是“省级学科重大建设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五大建设方向之一。

卫生毒理学学科承担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妇幼卫生方向)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毒理学基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毒理学》,临床药理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的《药物毒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美容方向)的《皮肤毒理学》等本科教学课程;承担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分子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和《分子生物标志》课程;承担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的《论文撰写》、《文献检索与管理》、《生物标志物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和《文献阅读与综述》课程。《毒理学基础》是安徽省精品资源开放课程。学科系参编《毒理学基础》(人卫第五版和第六版)、《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人卫第二版和第三版)、案例版《毒理学基础》(副主编,科学出版社)、《毒理学基础双语教材》、《公共卫生学概论》(科学出版社)等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实验技术中的惑与获》(人卫版),参编案例版《临床毒理学》(人卫第一版)、《毒理学》(人卫第二版)、《食品毒理学》(副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生缺陷:环境病因及其可控性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等书籍。

 卫生毒理学系目前有发育与生殖毒理学、神经发育毒理学和免疫毒理学三个研究方向,发育与生殖毒理学研究团队获安徽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学术任职: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教育专委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学会自由基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学会卫生毒理学分会常委、中国妇幼健康促进会母胎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学分会常委、中国毒理学会生殖毒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和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科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包括学科系培养的博士和外学科系教师在毒理学实验室完成的国家基金1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9项、人才基金3项、厅级科研基金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收录96篇,其中5分以上论文16篇),徐德祥教授连续入选201420152016年度爱思唯尔旗下Scopus数据库中国高被引学者。学科先后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和中华预防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1项;1人次获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次获中国药理学会Se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1人次获中国毒理学青年科技人才奖,1人次获安徽医科大学十佳科技新星,指导的研究生获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术讲坛一等奖1项、安徽医科大学十佳研究生学术新星1人次,部分研究生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论文(4篇)和校级优秀博士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