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校徐德祥教授团队在《先进科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
2025-04-14
浏览人数
542

4月7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徐德祥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IF=14.3,中科院一区TOP)发表题为《Gut microbiota colonization in early life influences susceptibility to adulthood hepatic lipid accumulation in high-fat-diet-fed mice(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定植影响高脂饮食喂养小鼠成年期肝脏脂质沉积易感性)》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实,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定植破坏通过促进肠道脂质吸收增加成年期MAFLD易感性,哺乳期补充乳酸杆菌可能是预防成年期MAFLD的有效策略。博士研究生朱妍妍为论文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董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徐德祥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王华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唯一完成单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以肝脏脂质沉积为主要特征并伴随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及代谢紊乱的慢性肝脏疾病。肝脏脂质异常沉积在MAFLD发生发展中起核心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命早期暴露不良因素显著增加成年期MAFLD易感性,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阐明。

该研究利用围生期阿莫西林暴露构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定植改变小鼠模型,探究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定植对成年期高脂饮食诱导MAFLD易感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围生期抗生素暴露加剧高脂诱导雄性后代成年期肝脏脂质沉积并改变其肝脏脂质组成;围生期抗生素暴露不影响成年后代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但通过抑制肠道胆汁酸代谢减少次级胆汁酸生成、促进脂质吸收。机制性探索发现,围产期抗生素暴露通过破坏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定植永久性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哺乳期补充乳酸杆菌可改善肠道菌群构成和胆汁酸代谢、减少脂质吸收并缓解高脂诱导肝脏脂质沉积。

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的资助。(公共卫生学院 张潇逸)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1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