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成了当下大学生普遍的抗“疫”方式。面对持续的疫情,如何让大学生在“加长版假期”宅有所学、宅出收获,公共卫生学院布置了特殊作业——“宅学打卡”,分健身、素质提升、网课学习、志愿服务等多个板块,鼓励学生每天完成任务,线上发布学习动态,丰富“宅”生活。
强身健体有活力,为战“疫”添火力
人可以“宅”,但精神和身体不能“宅”,运动锻炼不能停。该院多数学生在家利用各种道具加强锻炼,有的做瑜伽听音乐、教父母长辈打太极拳,有的扎着马步看电视、在阳台上练习俯卧撑,有的学习累了的时候选择做广播操放松,可谓“心中有体育,哪里都是健身房”。不少同学通过小视频的方式分享健身心得,提高人气,把“宅”在家里的日子变成体育锻炼、增加亲情的美好时光,在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让健康有活力,为战“疫”添火力。
素质提升多途径,收获满满技能
“第一天,服从组织安排,能不出去就不出去,打扫室内卫生、预防疾病发生;读书充电,每日一则《习近平用典》,读经典语录,提升政治素养”“第二日——学习photoshop软件+阅读文献”“打卡: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开启了英语单词学习生涯”……近些天该院学子的每日动态打卡在朋友圈和QQ空间里陆续出现,他们学习做家务,增强劳动本领,充分体现育人“劳效应”;关注社会新闻和时事政治,在足不出户中知时事、涨知识;自学各种办公、学习软件,提升个人竞争力。
在线上课兴趣浓,宅在家不停学
该院按照全省教育系统“停课不停学”部署,全面展开疫情防控期网络教学工作。不少同学对“在线上课”给予积极的反馈:“最近用电脑看直播教学,老师会通过微信或QQ群发送重点难点问题,还利用网络及时批阅作业、及时纠错,保证了上课质量,让我们功课没落下。”有同学打趣地说道:“老师化身成主播,用网络术语说听懂了敲1,不懂的敲2,通过互动了解了我们年轻人的交流方式,瞬间拉近了距离,也增进了师生感情,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的。”睡懒觉的同学也“抱怨”道:“8点直播一开始,老师就在线随机点名,不得不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种方式也让我加长版寒假的作息时间变得规律起来。”
志愿服务显担当,扎根疫情后方
除了宅在家,也有同学选择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走出家门,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该院大四预防专业学生吴同学申请成为了家乡所在地宿松县花凉村的志愿者,每天佩戴上红袖章和口罩,和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对从外省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摸底排查。家住金寨县古碑镇南昄村的研究生党员汪同学在设立的劝返点站岗值守,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盘查并做好体温测量等相关检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崔同学每日坚守在村头卡口监测点,做好村民出入登记,大力宣传、细心排查、耐心服务。这些“90后”虽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上前线,但也牢牢驻扎在抗击疫情大后方,以绵薄之力诠释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结合专业履职责,汇聚抗“疫”力量
该院本科生通过朋友圈、QQ空间等平台,分享绘制的抗击疫情海报、写下的党员承诺书、参加“我与公卫有约——我眼中的新冠肺炎”科普征文,并录制小视频,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打气加油。研究生们将专业所学运用到实际,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宣传动能,制作科普作品,通过校院两级的公众号平台陆续推送“洗手歌”“如何正确戴口罩”“学穿防护服”等小视频,在“实战”中化理论知识为公共服务,进一步坚定专业自信,提升专业能力,以实际行动履行公卫学子使命。